09 Oct 2023

《岭南设计》04期阅读指南 | 读庄子有感

读庄子有感

Thoughts after reading "Zhuang Zi"

 

作者介绍

WRITERS

 

 祖彦强

岭南设计集团 北京设计院

施工图所

高级结构设计师

工程师

 

*图片源于网络

庄树鸿先生作品

 

众所周知,哲学有著名的三问: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我要到哪里去?这个哲学三问可以说是哲学的终极命题,哲学所有的折腾都是为了解答这三个命题。那为什么要解答这三个问题呢,就是让我们知道该怎样“正确的过好这一生”。

庄子在这里,显得比许多哲学家都要聪明,他反其道而行,他不是解答“是”的问题,而是解答“不”问题。也就是说,庄子不是解答“人如何正确的生活”,而是揭示人“不正确的生活方式”。这样既避免了因为臆想而陷入虚无,又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弹性。

那么,解答了“不正确的生活方式”,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进一步走进“正确的生活方式”。也就是说,庄子揭示了人的存在状态或者说对世界万物的存在状态的认知,是为了帮助我们靠近“正确的生活方式”。庄子里有很多的寓言故事,我着重讲其中的三个小故事。

庄子名周,战国时期宋国人。战国是一个持强凌弱,离乱痛苦的时代。而庄子绝对是战国文化圈的一股泥石流:毒舌加杠精,还十分看得开。

庄子日常生活中穷得响叮当,但你要想嘲笑他,他分分钟跟你急,并且凭着有文化,骂人都不带脏字。

据说有一次,庄子家里揭不开锅了,于是跑到监河侯家里借米,监河侯说:“等我封地收了税,借给你三百金。”庄子有点儿不开心,立马给监河侯讲了个故事,说他在来的路上,遇到一条鱼向他求救,庄子说等我引西江水来救你!鱼听了我的主意,当场气得睁大了眼,气愤地说:“我失去了依赖的水,没法活下去。我现在只要得到一升半斗的水,就能活命了。而你却要到南方之后,放西江的水来救我。等你引来西江水,我早就死在这里了。那时候,你只能到卖鱼干的店铺里去找我了。”

饥肠辘辘的庄子就像那条涸辙之鲋,急需的只是一点生存必需品。但是吝啬、狡诈的监河侯却说什么收了租税之后才能借粮给他。远水岂能解得了近渴?在实际生活中,当别人在危难关头向我们发出求助之声时,应该尽自己所能诚心诚意地帮助对方,而不要毫无诚意地给对方开出空头支票。施惠于人,才能惠及于人。帮助别人,从长远来看,就是在帮助自己。

后人据此,引申出成语“涸辙之鲋(fù)” 说的是困境中亟待援救的人,也讽刺了监河侯这种不救急,反而说风凉话的虚伪的人。

庄周梦蝶也是大家熟知的故事,庄子内篇《齐物论》末章记录了这个梦:

“昔者庄周梦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,自喻适志与,不知周也。俄然觉,则蘧蘧然周也。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,胡蝶之梦为周与?周与胡蝶,则必有分矣。此之谓物化。”

译文: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,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,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!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。突然间醒过来,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。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,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?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。这就可叫作物、我的交合与变化。

世界人生是真实的吗?怎么证明不是梦?哲学上无法证明,要解开庄周梦蝶,需要知道原文中的两个不知:第一个不知是真实的不知,直接的不知。第二个不知是无法证明的不知(我们无法从哲学意义上证明自己不在梦里)。两个不知推出了两个确定的已知:1、庄周与蝴蝶必有分矣,二者都是客观的存在;2、物化,蝴蝶之境可以转化为庄周之境,此时的境遇由之前的境遇转化而来,我们为什么要证明自己不在梦里,在梦里如何,醒了又如何?我们都在经历变化,无论是觉醒还是梦,都有我们不能掌控的部分,不由人的主观意志主宰和支配。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。我们常说的怀疑主义,虚无主义,为什么会产生,就是因为这些主义都停留在不知阶段。不知是确定的,不知比具体的知要确定的多。具体的知是有条件的,有限的,局部的。我知道自己不知道,已经是一个大知了。

庄子梦蝶引发的不知之知,是告诉我们要有敬畏之心,因为我们人类是渺小的,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,需要我们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来去探索,《三体》作家刘慈欣说:“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无知,而是傲慢”。

*图片源于网络

《庄周“如鹏”》庄树鸿

 

最后一个故事:

惠施对庄子说:“我有一棵很大的树,树名叫做樗(chu)。它的主干木瘤盘结。它的小枝,也都凸凹扭曲,完全不合乎规矩绳墨。这树就生长在路边,但从来就没有木匠去理会它。现在你讲的话就跟这大树一样,大而不当,有谁会相信呢?”

庄子说:“你没有看见过狐狸和野猫吗?为了捕食,东窜西跳,功夫很好。结果往往中了机关,死在陷阱里。至于犛(音离,即牦牛)牛身体虽大,像天空垂下来的一块云,但是它却不能捉老鼠。现在你有一棵这样的大树而愁它无用,何不把它种在空旷的地方,你就可以很舒适地在树下盘桓休息。这树既然无用,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来砍伐,自然也就不必操心了。樗树没有什么用处,所以不会被砍伐。这对樗树来说,无用之用正是它本身最大的用处。”

“无用”的用,在世俗生活中,就是忘记、放开、达观、从容,因为“有用”常常造成紧张,伤害生命,扭曲人性,败坏德性。

庄子认为以无用为用,是比以有用为用更健康的人生。时时求用、事事求用的人生,过于严肃紧张。这也就是为什么清儒王士祯说:“不为无聊之事,何以渡此有聊之生。”大树的无用反而可以保全性命。以前小孩玩乐高、魔方、动漫、航模与游戏,都会被长辈当作不务正业,玩物丧志,现在大家发现这些兴趣可以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,反而多了各种培训教学。同样的,每个人的一些个性特长爱好,都可能成为有用的技能。

材与不材,都不能免于受累,顺势而为,物物而不物于物,利用有用的技能而又不受制于技能,就不会再受物(技能)所牵累。用与不用,有用无用,都只是外力,关键还是看你的初心是什么。

当我们明了无用的用处之后,就可以用这个观点去看待天地万物。正因为我们不企求于有用的用处,我们的心境就能够平和,就不会汲汲于名利;正因为我们不汲汲于名利,我们就不会争逐于成器的道上,心灵就会有所止息;正因为我们的心灵有所止息,我们就能够见素抱朴,方能以此通达大道。

*图片源于网络

《庄子见梁图》庄树鸿

 

在我看来庄子思想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关系是一个互补的关系。我们现实生活过度的强调知与用。

过度的知是将可不可之知转化为是非之知,将局部的知转化为普遍的知。比如,我爱吃辣,我就认为不爱吃辣的人是不知道什么是美食的人。将可不可就提升到了是非评判。

过度的用是科学技术的异化。凡是科学能解释的就是对的,不能解释的就是错的。现在人类生活难以脱离科学技术,同时科学技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永远进取的时代,谁也无法停歇。你要是停歇了你就落后于这个时代了,被这个时代所淘汰。

我们时代节奏加快,每个人都活在一种巨大的压力之下,一旦压力丧失,我们将难以生存、丧失动力。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,将人与科技都处于物化、异化的危险之下。

在此现实环境之下,庄子思想的无用之用为我们提供了解题思路。人不可能逃离时代的局限,但是我们可以超越,我们可以收拾身心自作主宰,古往今来的圣贤以他们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。

通过阅读庄子唤起我们与古老文化的连接,唤起我们的文化自信,对自我和人性进行深入的探寻,破除我们僵硬固化的思维模式。庄子思想是一个不断开放发展的思想体系,是让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去接受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,逍遥天地。

遇见庄子,对话庄子,认识自己,审视自己,接受自己,放下自己。

愿你来时,莫徘徊;愿你去时,别梦寒。